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第二医院王彩虹团队揭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新机制 开辟代谢-免疫治疗新路径

稿件来源: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7         点击次数:

近日,我校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王彩虹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色氨酸代谢的犬尿氨酸途径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Tfh/Tfr细胞免疫失衡的内在关联,为这类致残性自身免疫病的精准诊疗开辟全新路径。

作为全球影响超4000万人的慢性疾病,RA的发病机制一直被视为医学难题。王彩虹团队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初诊RA患者血清进行深度分析,发现患者体内色氨酸代谢网络显著异常,尤其是犬尿氨酸(Kyn)代谢途径紊乱最为突出。研究首次筛选出色氨酸(Trp)、黄尿酸(XA)、喹啉酸(QA)、犬尿酸(KynA)4种核心代谢物,构建的RA-HC代谢诊断模型不仅能精准区分患者与健康人群,还可根据代谢物水平将病情分为轻、中、重三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量化依据。

“这相当于为RA患者建立了一套代谢‘指纹图谱’。”王彩虹介绍,该模型若与现有抗CCP、RF等检测指标结合,可显著提升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态监测血清代谢物水平,临床医生能够实时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色氨酸代谢产物失衡与Th17/Treg、Tfh/Tfr细胞免疫失衡密切相关。其中,色氨酸和黄尿酸水平降低与Th17/Treg失衡呈负相关,犬尿酸减少则直接关联Tfh/Tfr细胞比例失调。这一发现首次在代谢异常与免疫紊乱之间架起科学桥梁,证实犬尿氨酸途径是RA免疫失衡的关键上游调控机制。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RA发病的‘代谢-免疫’交互作用新机制,更提供了极具临床转化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业内专家评价,从代谢途径入手干预免疫失衡的创新思路,有望推动RA治疗从“对症控制”迈向“病因干预”,为开发新型靶向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团队已启动临床队列研究,加速推动该成果向早期诊断试剂盒和精准治疗方案转化。

这项突破标志着我国在RA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为全球2000万RA患者带来了“代谢调控重塑免疫平衡”的治疗新希望。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有望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网络,实现RA的早期预警、精准分层治疗乃至疾病预防,彻底改写这一“不死癌症”的诊疗格局。

(图文/吴瑞荷、李葆宸)

初审初校:吴梦越
复审复校:王红
终审终校:侯小宝
:倪彦佩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