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我校第二医院梁斌教授团队成功治愈一例复杂右室调节束室早患者

稿件来源: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4-01-09         点击次数:

近日,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卓越中心、马长生心律失常团队山西基地、山西省“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我校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团队梁斌教授,应用心腔内超声ICE完成一例复杂右室调节束室早的射频消融手术,为患者治愈疾病,免除病痛。

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因“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入院治疗。患者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早总数约1.7万,室早负荷17%(单发、成对、二联律、三联律)。根据术前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初步预判患者为右室调节束室早。

术前,梁斌教授、宋晓苏医生仔细研究病例,考虑该患者室早部位特殊,可能来源于右室调节束,既往文献也表明,该部位室早罕见,位置特殊,结构复杂,活动度大,导管很难准确到位和稳定贴靠。基于这些特点,梁斌教授表示,普通的射频消融术对于该病例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所以决定在ICE指导下完成手术,提高成功率、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

手术过程中,梁斌教授先于ICE下构建右室关键解剖,明确右室前组乳头肌、调节束,以及二者相连的根部区域。再行激动标测,于调节束根部下方标测到激动最早点。超声下直视消融导管,放电第一枪室早消失,后于该靶点处巩固消融。术后给予异丙并观察30分钟,再无室早,手术成功、安全下台。

据梁斌教授介绍,调节束是右心室的腔内结构,从右心室流入道低位前间隔延伸至右心室游离壁前乳头肌基底部的条索状肌束,属于间隔边缘肌小梁的一部分,为连接三尖瓣环的前乳头肌提供支撑,它主要用于调节张力,防止右心室过度扩张,因而得名MB。此外,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走行其中,将电激动迅速传导到右心室游离壁,MB断裂可导致远端右束支传导阻滞。调节束可以是室早、单形性室速及特发性室颤的起源部位,室早时尽早进行射频消融可有效避免室速室颤。

本次手术,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是结果却令人欣喜。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梁斌教授带领的心律失常团队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实现了又一次新的突破,对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再上新台阶。

(文/梁斌)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