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我校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团队成功为一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

稿件来源: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24-02-11         点击次数:

近日,我校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孙氏手术。

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一位未规律性治疗高血压的50岁男性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及背部疼痛,伴大汗淋漓,且无明显头痛、头晕、四肢活动感觉障碍,持续疼痛无缓解,来到我校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收治到血管外科。

该患者病情凶险,随时有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的可能,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立即组织全科人员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后,1月22日在全麻下为患者进行了孙氏手术,包括体外循环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弓重建术+胸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主动脉造影术。考虑手术时间长,病情复杂且危重,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给予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脏器保护、预防血栓等对症治疗,术后第七天患者病情平稳,拔除气管插管后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 是临床上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是挽救ATAAD 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式。主动脉弓上各分支重建的手术难度大,耗时长,易造成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尤其是位置较深的左锁骨下动脉。孙氏手术通过开胸、体外循环、右腋窝动脉插管选择性脑灌注后进行象鼻支架植入术和弓部、根部重建,成为治疗ATAAD的“金标准”。近年来,带分支的象鼻支架逐渐用于临床,避免了左锁骨下动脉的深度游离和吻合,显著简化了手术操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对减少吻合口并发症有积极意义。随着血管外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其辅助技术得以治疗。另外,手术方式、耗材研发的不断创新,促进“开放”与“腔内”的有效“互补”,显著提高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率。

我校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是山西省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是省内唯一的血管外科博士授予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血管外科团队在本案例中再次积累了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的经验,在学科领头人董红霖教授和闫盛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本着“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精准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文/闫盛)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