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党建引领、山医赋能——我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成效作为典型经验交流

稿件来源:人事部         发布时间:2025-07-14         点击次数:

近日,第24期山西省驻县大队长暨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在右玉干部学院举办。我校定点帮扶的威远镇康平村与新城镇野场村,作为此次培训班的重要观摩基地,迎来了全省驻村第一书记的观摩调研。两村以“三领工程”为核心,构建了“产业稳收、治理高效、健康有保”的乡村振兴样板,成为我省“党建+高校帮扶”模式的生动典范。

康平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村,借助“智慧党建平台”,将党员学习参与率从40%大幅提升至90%,创新推行的“党员街长制”成功解决民生问题30余件。在产业发展上,康平村形成了六大协同体系:160kW光伏电站年收益达21.6万元,10座日光温室大棚年增收10万元,“党支部+旅游”模式下的农家乐年增集体收入10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村里的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健康一体机,高血压控制率高达91.57%,群众满意度达98%。同时,该村创新推行“高校+帮扶村+企业+农户”联动模式,种植赤松茸、玉木耳等特色农产品,有效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野场村秉持“党建共同体”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绿满野场”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272平方米,栽植苗木2万株,硬化道路1.2公里,获评县人居环境示范村。在产业振兴方面,野场村实现了光伏收益、村级资产运营、磨坊设备出租等多渠道增收,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庭院经济连续两年每年为56户发放种羊224只,带动户均年增收3000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万元。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校派驻康平村第一书记姜瑞鹏,在山西右玉干部学院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上分享了10年来的驻村经验,介绍了山医“健康+消费+智力”三位一体的帮扶成效。作为我校定点帮扶工作的缩影,康平村、野场村的发展实践充分印证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学校将继续发挥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在健康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山医力量。

(图文/闫冰)

初审初校:张志勇
复审复校:毛红胜
终审终校:侯小宝
:倪彦佩
  • 微信二维码

  • 微博二维码

  • 头条二维码

  • 抖音二维码

  • B站二维码

川至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

山西省太原市

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

山西省晋中市

榆次区大学街98号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5000478号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