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首页 | 联系我们
科研动态
推荐资讯
·
科研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科技之光︱我校卓越口腔医生创新班学生郝雨佳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文阐明EVs的生物发生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18 15:15:07     点击:1285

 

近日,口腔疾病防治与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口腔干细胞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中科院分区Top 1区,IF=9.776) 发表了题为“Promotion or inhibi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release: emerging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的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卓越口腔医生创新班二年级研究生郝雨佳,通讯作者是王兴、任秀云教授。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具有调控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双刃剑”作用。在生理条件下,EVs介导细胞和组织间的通讯并参与维持体内平衡,已作为一种被推荐的生物治疗方法应用于无细胞再生、抗癌疫苗和药物时空递送。目前,EVs的应用存在生产方法产量低的问题,而临床疾病治疗往往需要大量的EV。为了达到生物学效果,小鼠每次治疗通常需要109-1011EVs的剂量,这可能需要数升条件培养基和几个月的收集时间。EVs产量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其临床应用,为克服这一瓶颈,提高EVs产量至关重要。

(EVs 在生理条件下的有益应用)

除了作为治疗手段,EVs 同样被认为是多种疾病进展的加速因素。病理状态下的EVs会显著促进免疫逃逸和肿瘤转移、病毒颗粒传播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通过抑制上述EVs分泌进而延缓这些疾病的进展,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因此,EVs释放的促进和抑制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EVs在病理条件下的不良作用)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以不同的EVs的生物发生机制为整体框架,分别阐述了调控外泌体和微囊泡释放的已知步骤。探讨了泛硫乙胺、钙蛋白酶抑制剂、U0126、Y27632、Chloramidine、手霉素、GW4869、阿吡莫德、莫能菌素等通过调控微囊泡释放在多种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取得的进展。除了上述已知可分类的机制,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尚不能归纳于上述EVs生物发生机制,但已被报道影响EVs释放的其他条件,如某些应激、损伤、电流、温度变化、特定细胞间的同源相互作用,分析了利用上述方法在抗癌疫苗、工程化EVs生产中取得的效果。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们探讨了调控EVs释放的关键思考,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挑战。

(外泌体的生物发生的三个调控阶段)

近年来,口腔医学院通过开设卓越口腔医生创新班,致力于“5+3+X”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发展潜力,能胜任口腔疾病预防、诊疗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口腔疾病防治与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立足口腔诊疗水平及材料创新等方面的科技布局,跟踪口腔疾病诊疗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口腔组织再生及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数字化技术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研究和口腔肿瘤的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大力发展口腔临床医学及口腔基础医学方面的科研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科研平台的搭建和优秀科研团队的项目资助,目前已经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口腔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全文链接:Promotion or inhibi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release: Emerging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J Control Release. 2021 Oct 22:S0168-3659(21)00548-4.

(图文/王兴)

Copyright ? 山西医科大学科技处 版权所有 电话:0351-3985113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大学街98号 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办公楼7层 邮编: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