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一医院刘莎教授团队在《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等期刊连续发表文章揭示精神分裂症最新研究成果
稿件来源: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2025-02-27 点击次数:
近日,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精神障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刘莎教授团队连续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于中国科学院1区《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及中国科学院2区《Schizophrenia(原NPJ Schizophrenia)》和《Nitric Oxide》等杂志,深入探索了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以及环状RNA(circRNA)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为精神分裂症的精准化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H₂S作为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可作为神经保护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调节作用,然而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目前还未完全揭示。刘莎教授团队从人群、细胞以及动物水平,系统探索了H₂S对精神分裂症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
人群水平:通过三个人群队列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H₂S水平显著降低,且具有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细胞水平:在SH-SY5Y细胞中,H₂S能够缓解MK801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以及细胞形态的损伤;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发现H₂S调节的基因在凋亡通路富集;流式细胞的结果表明H₂S抑制MK801诱导的凋亡水平的升高。
动物水平:H₂S在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血浆以及海马组织中的水平均降低;H₂S能够缓解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精神分裂症样行为异常,挽救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的损伤以及凋亡水平的升高,并增加凋亡相关蛋白的硫巯基化水平。
刘莎教授团队还以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关注差异表达的circRNA,筛选并构建了一条特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轴,探索了该分子轴对神经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及疾病诊断价值。
首先在早发型精神分裂外周血芯片的表达谱筛查中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以及miRNA,经过扩大样本验证、结构验证、互作预测及验证等得到一条特异表达的多分子轴hsa-circ-CORO1C-hsa-miR-708-3p-JARID2+LNPEP。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发现hsa-miR-708-3p的过表达导致了斑马鱼胚胎的颅脑畸形、神经元轴突生长受损,而JARID2和LNPEP则促进神经元分化和突触形成。这两项研究分别从H2S和环状RNA等小分子调控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不仅拓展了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精准化诊疗和研发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杜鑫哲)
复审复校:程红
终审终校:侯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