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邮箱:sphsxmu@126.com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实验教师 
     兼职教师 
     管理人员 
     思政辅导员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流病教研室>>正文

王金桃


王金桃

医学博士,山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联系导师

联系电话:0351-4135245

Email: wangjt59@163.com

教育经历

1978年9月-1983年6月,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9年8月-1992年6月,山西医学院卫生系,硕士研究生,获流行病学硕士学位

2000年8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获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

2014年2月-2014年5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高访学者

工作经历

1983年6月-198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卫生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

1992年6月-200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6月至今,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微生物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医学学会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山西预防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预防医学会卫生微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计划生育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残联常务理事,山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山西、广东、四川、河南、广西、内蒙古等省级科技项目及科研成果评审专家。《Journal of Cancer Science & Therapy》、《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主讲课程

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因果推断

教学成果

从事流行病学教学37年,系统承担和讲授了硕士研究生、预防医学本科、临床医学本科等多层次的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设计等课程。主持申报成功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山西省优秀教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10名,指导3名研究生获山西省优秀博、硕士论文,2名博士和1名博士后取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的资助。近年来,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组织编写了《流行病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临床流行病学》(“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高校出版社)、《卫生微生物学》(“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教材10部。参编《流行病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检疫学》、《免疫学检验》等规划教材20余部,以及其他国家级教材和专著10余部。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

科研概况: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形成了以肿瘤流行病学为主的稳定的科研方向,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专项、Global Health Catalyzer Research Fund等科研项目9项,承担美国NIH、WHO、Ford Foundation等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多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山西省个人科技奉献一等奖1项。近年来,依托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部重点项目资助,构建了宫颈病变自然人群队列,对宫颈癌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将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评估环境、基因、生物因素对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特别是以HPV与宿主DNA整合这一关键致癌环节为切入点,创新性地揭示了多环芳烃暴露、阴道微环境紊乱、表观遗传失调可调控HPV促进宫颈癌变发生的作用及机制,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叶酸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在国际范围内首次提出叶酸可通过对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一新思路。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为宫颈癌变病因机制及风险预测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为实现宫颈癌预防关口前移取得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