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邮箱: sphsxmu@126.com
栏目导航
 学科简介 
 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队伍资源 
 科学研究水平 
 社会服务 

师资队伍概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正高级17人,副高级27人,中级及以下33人,具有博士学位52人,45岁以下教师56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人员25人。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4人,国家二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次,一级学会常务理事3人,8名教授担任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等规划教材主编和副主编,2位教师担任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主编。目前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均衡、业务素质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代表性教材)

学科聚焦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信息学等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汇聚顶尖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建设一流团队为抓手,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原学科。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梁晓峰教授担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名誉教授;通过我省“百人计划”、“十人计划”等人才项目聘请国外知名高校学者 10 名、国内实习基地兼职导师 70 名,丰富了研究方向和充实了导师队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与环境卫生学两个二级学科导师队伍荣获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全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学科严格落实国家师德师风建设有关精神,以建设一支始终把人民健康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担当公卫人”为目标,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打造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度上有抓手,在行为上有对照,在管理上有规范,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全面落实教育部“红七条”、学校“十不准”规定,定期开展评教评学和督导检查,遏制科研诚信问题苗头,全员签署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档案。

学科近5年荣获省级“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校级“文明院系示范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

3名青年教师分别荣获“全国雷锋式教育工作者”、“雷锋式教育宣传者”、“雷锋式教师”。23人次荣获省级“三八红旗手”、“高校教学名师”、“五一劳动奖章”、立德树人“好老师”、“模范教师”、“高校师德楷模”、“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57人次获校“三育人”先进教师、优秀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先进个人等,充分体现了教师队伍优良的师德师风。

(三名青年教师获批国家雷锋式荣誉称号)

平台与资源概况

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山西省重点学科、博士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现建有环境健康损害山省重点实验室、环境医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煤矿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创建山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科学院。2020年,作为合作单位参与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的20多家单位联合成立“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同年成立山西医科大学“反向病原学”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徐建国院士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2020年2月,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与山西医科大学等20多家单位联合成立“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在山西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着眼战平结合、平战结合,加快建立健全“防、控、治、研、学、产”为一体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重点实验室以疫情防控、疫苗、检测试剂、临床治疗药物研发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与诊治为研究方向,研发了“健康山西网络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平时全省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战时全员检测;研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多点触发预警响应系统”;研制了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目前正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和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磁珠荧光检测试剂盒研发等科研课题的研究。

(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围绕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建立学校与临床、疾控、社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研究疾病风险预测和健康评估方法,探索重大疾病防控决策。搭建了数据汇交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计算平台、数据安全平台等四个平台,构建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一体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共享平台服务体系。服务健康山西,为临床医疗提供了诊疗决策,在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建模研究方面,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研究团队学术氛围浓厚,思维活跃,态度积极向上,团队梯度建设合理。

实验室拥有开放共享的超算与统计分析平台、大数据一体机、虚拟化服务器、核心存储系统、PACS存储、备份存储系统、CDP系统、管理服务器、核心交换机、边界路由器、存储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爱数云盘等主要科研仪器设备,其运算能力能够满足健康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等应用服务。8路服务器和集群管理软件,集群监控软件,作业调度软件,用户管理软件,分布式文件系统软件,编译软件,MPI库及IB网络管理软件等为管理系统。

重点实验室发挥生物医学与数理统计的桥梁作用,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追踪生物医学前沿,将先进的统计技术应用于生物、临床、预防、心理等研究领域。在高维数据因果推断与队列研究统计方法及应用、健康评价方法与疾病大数据模型、传染病时空统计模型与药物试验优化解决方案等方面,积极探索引进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在急性白血病、高血压、出生缺陷、肝硬化、代谢综合征、肺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转归预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优化设计与优化实验、传染病高危人群预测及其空间流行病学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生物医学科研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实验室主任张岩波教授指导工作)

环境健康损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环境医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山西环境与健康问题,以山西产业特点的环境污染物引起的健康损害为重点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通过开放合作,建设成为山西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创新平台、学术交流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主要有3个研究方向,其中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方向主要研究职业和环境接触金属毒物、多环芳烃和超细颗粒物对人群健康功的早期损害;污染物毒性机制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了金属毒物、有机污染物和超细颗粒物引起细胞死亡、癌变的机制和表观遗传机制;③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方向主要通过收集大量可靠的环境和健康数据,清晰系统的把握污染物的变化及其与健康变化的定量关联,评估特定污染水平的健康风险评估并提出干预策略。

本实验室面向社会开放,开展了广泛的开放式合作,已与本校教育部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实验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

(环境健康损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山西省煤矿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为有效解决研究生培养理论与实践脱离、校企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不能共享等突出矛盾,山西医科大学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山西省煤矿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主要服务煤炭职工健康促进,培养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为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创新培养基地。

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选题与企业方实际结合,解决企业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主要由企业方导师负责指导并在“中心”完成。校企双方研究生培养的科研资源共享,通过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在企业遴选并培养一批研究生导师,不断提高企业的教学层次与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培养企业科技人才提供了机遇。利用创新中心平台,结合同煤总医院实际情况与需求,确立6大研究方向,双方合作申报成功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山西省卫健委等课题。

创新中心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山西医科大学合作科研项目“同煤职工健康状况调查”为基础,依托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为技术指导,关注煤矿职工营养结构、非致死性伤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等目标采取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获得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其成果对本地区及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心理健康、营养状况、慢病发生、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起到指导和改进的重要作用。

(山西省煤矿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山西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该中心经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于2016年11月,为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围绕山西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中心已建立三个研究平台: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平台、健康服务与保障研究平台和健康数据与信息管理研究平台。成功申报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卫健委等课题。完成国家级咨询报告1份,省级咨询报告4份,开展社会服务15项。

(中心举办中日医养结合技术示范研讨会)

支撑平台仪器设备情况:

学科现有分布在省内外的8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和33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中都校区正在建设2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楼。学科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对各个重点实验室和优势特色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如激光扫描共聚焦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活细胞系统,倒置生物显微镜系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支撑平台仪器设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