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煤炭环境致病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1区期刊npj Science of Food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Utilization of Plant-Based Food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青年教师梁洁副教授为第一作者,王彤教授为通讯作者。
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构成了全球健康的重大负担,且饮食因素对这些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以往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以及植物性饮食(如水果、蔬菜、坚果和全谷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尽管植物性饮食的健康益处已被广泛认可,现有纵向研究中关于饮食与慢性病发病风险的时不变和线性关联假设,可能导致对二者关系的估计偏差。此外,多病共存和性别差异往往被忽视,这限制了饮食建议的个体化和全面性。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结合纵向研究中时变混杂控制的方法,评估植物性食物摄入与四种慢性病(高血压、脑卒中、心梗、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长期平均剂量-反应关系及其性别差异,构建了与慢性病预防相关的植物性食物饮食金字塔(图一),发现不论男性女性,食用富含蔬菜、全谷物、水果、真菌和藻类的饮食可同时降低四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而男性可以适度地摄入精制谷物;女性应增加坚果和种子的摄入量,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该研究结论为制定更精准的慢性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图一 植物性食物饮食金字塔预防高血压、脑卒中、心梗和糖尿病发病风险
该研究团队在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纵向研究中饮食暴露随时间变化的因果关联模型构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曾代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生物统计专家委员会现实世界研究工作组,发表《纵向研究中存在的时变混杂及控制方法》专家共识,为正确处理纵向研究中的时变混杂提供了指导建议。此外,围绕饮食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不同食物类型、膳食营养素及食物间相互替代对慢性病的影响,研究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等杂志,为指导个性化饮食、优化健康效益和有效预防管理慢性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文/梁洁)
初审初校:邬惟为
复审复校:张志红
终审终校:侯小宝
发布: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