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邮箱:sphsxmu@126.com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学术管理 
     机构设置 
     传承辉煌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机构设置>>教研室>>正文

流行病学教研室


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始建于1951年。经历了老、中、青三代流行病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奋斗,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在全国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所在学科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2002年获批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5年升级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拥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整体水平始终处于省内龙头。

学科教学队伍知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师13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学科专任教师的博士化率已经达到100%,分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7名教师曾赴美国耶鲁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世界名校研修访学。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后合作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学科多位老师分别荣获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等称号。

多年来,学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承担着学校多个专业的本科以及研究生《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教学任务。2010年,《流行病学》课程获批山西省本科教育精品课程,《临床流行病学》获批山西省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流行病学》荣获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获批山西医科大学精品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教研室一直秉承“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资深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青年教师获得教学改革资助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项。学科多位老师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学科科研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多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在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等方面形成较好的特色和优势,多名教师先后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卫计委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学科针对我国乙肝患病率居高难题,创新性揭示了HBV宫内传播和免疫应答的表观遗传和天然免疫机制,明确了高危人群60μg乙肝疫苗的接种策略;针对山西省高发的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创新性地阐明了多环芳烃、阴道微环境、表观遗传学协同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为宫颈癌预防关口前移提供科学证据。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科技攻坚工作,获批山西省新冠肺炎专项课题,资助金额近300万元。近五年学科科研经费累计3000万元,科研项目总计6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近230余篇,授权专利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学科的发展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和科研队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学科一直以“厚德重学,求实创新”作为教书育人的准则,突出了德育为先的思想和求学治学的目标。从学科建立70年以来,教学效果明显,毕业生反馈良好,社会认可度高。截止2020年7月流行病学学科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博士研究生35名,大多已成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省市CDC的骨干力量,且在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作为最美逆行者奋战在抗疫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