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邮箱:sphsxmu@126.com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学术管理 
     机构设置 
     传承辉煌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机构设置>>教研室>>正文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始建于1955年,著名学者邵象伊、吕世忠、谈行健等同志都曾经是本教研室的学科带头人。目前本学科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实验师1名。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8名。博士研究生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本学科有两名教师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称号, 一名教师获得山西省“三晋英才”、第19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称号,一名教师获得山西医科大学教学能手、山西医科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本学科于197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于2003年与劳动卫生学学科联合申请而成为博士授予点。

本学科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学总论》、《卫生学总论实习指导》、《卫生学词典》和协和出版社的《环境卫生学》;参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本科生用全国统编教材《环境卫生学》第一版到第八版、《环境卫生学学习指导》、《空气理化检验》第一、二版;还参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研究生用《环境卫生学》教材,以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环境卫生学》和《环境毒理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等教材和著作。

本学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一直以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为主攻研究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进行了“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漳泽电厂环境影响评价”等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环境质量现状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90年代又进行了“太原市大气污染源的追踪研究”、“山西省土焦生产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效应的调查”、“应用32P后标记法检测大气中致癌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研究”等研究。在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影响的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这些研究工作相继获得4项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项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4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留学基金资助,获批1项省级教改项目及众多校级教改项目。其中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STAT3/STAT5基因甲基化调控Th17/Treg细胞因子在PM2.5加重哮喘中的作用”、“Ca2+-CaN/IRAK-1-NFAT信号通路在机动车尾气PM2.5介导免疫毒性中的作用”、“汽车尾气PM2.5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与MAPK通路的关系研究”、“小胶质细胞极化-BDNF甲基化介导的突触重构在苯并[a]芘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调控机制”、“ROS反馈环在哺乳期PBDEs暴露致大鼠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研究”、“Cx43蛋白磷酸化在尼古丁致肺动脉重构中的作用及杜鹃素干预的研究”、“亚硫酸盐对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组装和分泌的研究”。目前,本学科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项以上。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汽车尾气的免疫毒性、呼吸毒性和心血管毒性;多环芳烃和铝的神经发育毒性;吸烟的血管内皮损伤作用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肝脏毒性等。在这些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已获得3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研技术奖(自然科学类)。此外还获得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近10年来发表国内外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包括环境卫生学领域顶级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HP)论文。在国内环境卫生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018年本学科杰出校友张俊然教授访问公卫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环境卫生学学科团队

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会场

2017年参加卫生检验专业教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