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与圆满完成学业并取得学位的4715名同学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每一位毕业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和为你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管理服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这些天来,看到你们在校园里身着学位服拍照留念,定格青春的笑脸,我深深感受到校园浓浓的毕业氛围。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多年寒窗之后,你们迎来了这一温暖和欢欣的时刻!”作为校长和老师,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教够、没有教会大家。所以,在同学们毕业之际,再做一点叮嘱。
母校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命永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承载我们汗水、眼泪、青春、友谊、奋斗的地方。还记得几年前,你们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和寄托,步入了山西最高医学学府、有着百年历史的医学殿堂,在这里编织青春、追逐梦想。如今,春华秋实,你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即将启程奔赴不同的学习工作岗位,开始各自的人生之旅,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并形成人们的价值追求和文化精神。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分别与毕业生们分享了关于“仁”、“义”、“礼”的话题。今天,在你们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时刻,我想与大家分享关于“智”的认识。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智慧。人类迄今为止,还没完全弄清其中的奥妙。以研究生命为对象的医学,同样是一门需要极高智慧、终身学习的学问,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人文性的学问。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将来选择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医者,既要有仁心仁术,更要有大智慧。
智,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范畴之一。儒家思想中的“智”,指的是一种道德智慧,就是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在儒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施仁、施义和施礼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是一个人提高悟性的过程。仁、义、礼,是一个人对其他人的作用,是在智的指导下实现的,正确地施仁、施义和施礼,就是智的表现。
下面,我围绕“智”这个主题,从“明辨是非,把稳思想之舵”“终身学习,筑牢立身之本”“奋力担当,不愧青春之我”等三个方面,给大家送上最诚挚的忠告和祝福。
一、明辨是非,把稳思想之舵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当时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朝着六君子纷纷叫骂,更有人大喊:杀得好。六君子也很惊讶,他们本想通过变法拯救大清,拯救陷入水火之中的百姓,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百姓为何如此?老百姓只是来看热闹的,朝廷说他们六人有罪,那么老百姓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有罪。他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学们,你们是读书人,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你们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吗?这本来不应该有疑问,但我遇到的一件事,使我开始怀疑人生。事情是这样,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某公众事件的评论,众说不一,我问周围的几名研究生的看法,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大多数人都说是什么什么,估计就是什么什么。这和100多年前的那些看热闹的老百姓有什么区别?对此,我感到无比的心痛!

那个时代的老百姓,99.3%是文盲,就是说,100个老百姓当中,可能还找不到一个人识字。他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尚情有可原,而回答我问题的几位同学,都是硕士和博士啊,关于我问他们的问题,只要经过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答案无所谓对错,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他们的回答却是,听别人说是什么,就应该是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才是我心痛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在这百年医学殿堂,经过5年甚至8年的熏陶教育,我希望你们不仅仅是学会了治病救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步入社会后能够用你所学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我真心希望你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真正成为了你自己。在面对五彩斑斓又纷繁复杂的世界,能够明辨是非,能够辨别善恶,能够认清真伪,不唯上,不盲从、不跟风;在无数的利益诱惑、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稳思想之舵,能够坚守初心底线,挺得住、站得直、行的端。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做一名有智慧的山医人。
二、终身学习,筑牢立身之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
进入21世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2020年,医学知识量翻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只需要73天。而在距我们较近的2010年,医学知识翻一倍还需要3.5年的时间。
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获取。
可能有同学会说,读书学习是一种负担,很辛苦,我不学习行不行?当然可以,现在回去就可以躺平,人生的选择只要在道德与法律的前提下都值得尊重。但人生的选择至关重要,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
我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给大家听:去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大学同学聚餐,我因准备一个国家重大项目的答辩,要提前离开,去科室加班,其中一位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从职务讲,你是校长,从业务讲,你是核医学专业全国的主任委员,早已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有啥用?
我把这个问题命名为“同学之问”。
那么,我这么辛苦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了这项工作,我和团队的同事们熬了无数个夜晚,都是半夜2-3点离开科室。经过艰苦的努力,顺利通过了国家基金委的答辩,我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团队将会制造出全球最先进的核磁光电一体化脑成像设备。
关于“同学之问”,我想留给大家帮我解答。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要稍有所得就沾沾自喜。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越是探索一个领域,越是觉得自己无知,因为我们在探索中,发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筑牢立身之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点亮智慧人生,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最终,“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泰戈尔)。
三、奋力担当,不愧青春之我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刚刚过完百岁生日,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英雄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拼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14亿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前行!

同学们,到2035年,你们40岁左右,我们国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你们55岁左右,祖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你们正逢其时,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你们都将是亲历者和建设者,你们必须和必将承担重任,你们要将“个人梦”融入伟大的“国家梦”“民族梦”中,不负韶华、奋力担当,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书写好新时代的青春篇章,实现好自己、家庭和国家的梦想!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村上春树)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智慧通达!
(2021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