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医学 >> 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水平

发布人:研究生学院 |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

| 点击数:}

基本情况

临床医学学科依托学校30余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雄厚的临床研究资源、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和平台,现有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还有一大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团队等高质量的科研创新平台。

近两年(2019年-2020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项;承担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平台项目288项,累计资助金额超12亿;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0项,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PBL与SS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两年,临床学科在国家核心期刊(CNKI)发表论文数3400余篇,SCI收录论文700余篇。经过多年发展,临床医学形成较为成熟的前沿研究方向,学科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典型科研成果简介与学术贡献

典型科研成果一:影像医学及临床相关疾病智能诊疗一体化研究

医学影像学学科通过系列课题研究,率先以影像基因组学筛选关键影像分子标志物,建立多组学融合模型,在脑肿瘤的病理分级、分子分型、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等全方位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辅助临床诊疗决策;以多模态纳米分子成像构建多模融合的纳米诊疗一体化平台,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分子影像诊疗。研究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典型科研成果二:免疫调节理念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

风湿免疫学学科依据细胞动力学及免疫学原理,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从周期联合MTX与CTX治疗理念到靶向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理念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技术突破:通过改进流式细胞计数方法检测风湿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包括Treg细胞在内的CD4+T细胞各亚群的绝对细胞计数,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免疫耐受缺陷。

典型科研成果三:慢性肾病发生基础及临床研究

肾脏病学学科通过研究预防和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将可能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和延缓CKD的进展找到新的靶点。近些年,学科持续聚焦慢性肾脏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免疫及特定通路通过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其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慢性肾脏病和代谢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典型科研成果四:骨关节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骨科学科通过系列课题研究,率先对α2M与创伤性骨关节炎进行系统性研究。首次证实α2M有望成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关节腔注射富含α2M血清可早期治疗骨关节炎,且治疗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创新性地建立制备富含α2M血清的技术。FMT活体动态监测技术不仅可极大地减少动物的使用量,且对于OA早期病理改变的监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典型科研成果五:基于遗传导航技术的重性精神疾病诊疗评估体系

精神医学学科选用处于神经发育敏感期的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了与精神分裂症特异相关的mRNA、miRNAs和lncRNA,在此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了多分子调控网络/轴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监测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构建miRNA–TF–gene–PPI互作调控网络,筛选到了特异的miR-124-3p-EGR1-SKIL与EGR1-miR-30。

典型科研成果六: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普通外科学学科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进行创新研究。(1)国内首创的“G”形手术路径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缩短标本切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淋巴结清扫效率方面有价值,并可降低手术的难度;(2)LncRNA的异常表达被认为在各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着重探讨了LncRNA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相关分子机制,为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线索。

典型科研成果七:翼管神经切断术单侧手术双侧受益的原理与实践

耳鼻咽喉学学科打破了AR传统免疫机制的束缚,深入挖掘神经免疫机制,发现鼻粘膜神经源性炎症在AR发病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肽能神经末梢与MC等免疫细胞间存在形态构筑关系,这一理论提示神经免疫在AR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我校原创性提出单侧翼管神经精准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研究,历经多年的临床研究,长期疗效确切,症状控制良好,该手术入选《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且被写入规范教材和治疗指南中。成功实现了基础转化成临床的第一步。发表系列论文20余篇,中英文指南、教材、专著多部,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典型科研成果八:机体代谢调控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

内分泌学学科通过系列课题研究,探讨代谢紊乱与肥胖、肿瘤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近些年,学科聚焦于肠道微生物、免疫及特定通路,通过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其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慢性代谢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典型科研成果九: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心血管病学学科通过对心力衰竭、急性心梗患者及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引起的自噬水平改变及炎症在急性心梗后的心脏重塑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缬沙坦、雷公藤甲素、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等因子及药物均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变自噬水平,削减细胞程序性死亡;HGF可有效抑制急性心梗后的炎症水平,减少心脏重构,有助于心梗及心力衰竭的预后,为临床心力衰竭、心梗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典型科研成果十:微创泌尿外科成果

泌尿外科学学科的微创泌尿外科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肾脏手术血管评分系统,将三维重建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相结合应用手术,分析2型糖尿病与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在基因组学方面,明确了转移性前列腺癌肿瘤内基因组的异质性和遗传学特征;在分子层面,分子成像联合光免疫治疗为膀胱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基础研究领域,明确了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膀胱中的作用机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泌尿系结石的成因及显微结构,研究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影响因素

典型科研成果十一: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病、神经遗传病、脑血管病、癫痫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神经病学学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在临床与基础方面进行创新研究。(1)创造性的从抗利尿激素中截取短肽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在动物模型上取得良好效果;(2)首次应用马科夫模型对孤立综合征的自然病程进行了分析;(3)首先在中国北方地区调查老年人群营养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科主要围绕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定程度上添补了国内空白。

典型科研成果十二:心肌肥厚疾病相关信号通路及治疗靶点研究

心血管病学学科通过系列课题开展对UII的研究。UII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学科首次检测尾加压素II在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尾加压素II对原代心肌细胞的作用,在心肌肥厚模型大鼠中存在着明显的心肌肥厚现象,UII参与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现CaMKII/PLN/SERCA 2a信号通路是UII诱导心肌肥大的关键调控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