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医学 >> 正文

第二医院开展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发布人:研究生学院 | 发布时间:2020-12-26 | 点击数:

近日,我校第二医院赵斌教授医疗团队成功为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困扰了患者2年多的腰背部困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是第二医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后,完成的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标志着该院的骨科手术向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患者,64岁 ,女性,因腰背部困痛2年有余,且在4个月前明显加重,就诊于第二医院骨科脊柱组。经检查,患者脊柱呈"S"型改变,腰椎凸向右侧,胸椎侧凸角度为34°,腰椎侧凸角度为22°,临床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

骨脊柱组赵斌教授、赵轶波医生团队在仔细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了进行两期手术的治疗方案。一期为两节段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依据症状缓解情况行二期手术。考虑到患者为脊柱侧弯患者,为体现精准医疗理念,减少穿刺次数及X线暴露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二期拟行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一期LLIF手术顺利,患者自觉腰背部困痛明显好转,术后胸椎侧凸角度降为14°,腰椎侧凸角度变为6°。二期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置钉时,中控显示器显示图像,精度可达毫米级别,大大提高了精准度,并减少了反复穿刺的创伤。术后X线显示,椎弓根钉位置精准、满意。术中从定位,到置钉完成仅用了半个小时,较传统手术,时间大幅缩短,有效减少了患者的辐射量,并提升了手术的安全度。

据赵轶波大夫介绍,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向于更安全、更微创、更智能、更精准,有其独到的优势和价值。首先是安全,看得见、找得到、做得稳,这是前提和保障,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这几个核心问题。其次是微创,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以微创切口,减少不必要的附带损伤,真正实现微创治疗。第三是智能。通过手术规划、远程控制以及机械臂的运行,从点到线、从角度到距离,都可以精确地设计出来。此外,这项技术也更经济,大大减少了手术前后的耗材、药品和时间,让病人能尽快回归社会和工作。

赵斌教授表示,此次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为治疗脊柱侧弯精准置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未来,第二医院骨科机器人手术将用于治疗颈胸腰、脊柱侧弯、复杂的骨盆及四肢骨折,甚至肿瘤疾病,进一步展示精准医疗的魅力。

(文/王红;图/孟亮;审/任晓辉)


上一条:我校与中国移动山西公司、西安翼展电子公司签署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体系5G升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条: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挂牌成立